进得阳城县来,只见洞中宽窄无常,高低莫测。窄处、低处仅数米,宽处、高处用手电光照不到边。真可谓阔若宏宇,狭似巷洞内钟乳石琳琅满目,比比皆是,千姿百态,巧夺天工。往前一块宽敞开阔之地展现在眼前,名日“故事场”,意为仙人与;围坐一起讲故事而得名。“故事场”周围有鱼鳞池、、石石马等物。壁高处有“锣鼓台”,投石击之似有锣鼓之声。过故事场”,两根笔直的圆柱顶天立地,故称“通天柱”。柱子上的各种花纹,五彩斑斓,神佛鸟兽造形各异,仿佛神工巧匠精雕细刻而成。右侧一柱,唯见底座与上半截,中间一段似天斧砍去。自嗵天柱中间上去,可看到靠左侧洞壁上有一块光滑得像蜡打过的石床,古人称“仙人床”,床长丈余,宽约八尺,在“”上咯坐片刻,稍事小憩,可享仙人之乐,正像王国光诗中描述的‘石床如洗仙何处,钟乳若饴客更留”情景一样,真有些飘飘欲仙之感。
由于修真古洞奇景繁多,美不胜收,加之其周围还有“青龙占潭”、“白虎古穴”、“卧牛龛”、“歇龙洞”等景观,所以,引得人方游客接踵而至,农历二月初二前后尤最,其间,前来观赏的人群川流不息。“便脱樊笼归大隐,海天何用觅蓬莱”,连身为朝廷重臣的王雪光都想超脱人世,到阳城县修真古洞来隐居,广大的旅游爱好者何不到这有“蓬莱仙境”之誉的“修真古洞”一观。
阳城县修真古洞的洞口被参差不齐的树丛所掩映,恰是一个天囊屏风。来到洞口,一股清爽怡人的仙气扑面而来,使人顿觉心旷神怡,劳乏顿消。洞的左侧有两块石碑,一块是明万历八年5尚书王国光游览古洞的诗碑。一块是清乾隆十三年重修洞口祖师殿碑记。右侧有一个直径尺余的圆石臼,里面光滑如铣。相传去石臼内有五颗乳白色的化石蛋,不知何时荡然无存。
洞的右侧有一个上下相距七八米高的转楼,楼上有一石像,像的底坐是莲花盆,石像与花盆约七米高,莲花盆周围的花卉鸟孽,玲珑剔透,栩栩如生,前沿有钟乳石生成的栏杆,好像上下喽梯的扶手。从楼上下来,前面是一片白石子砌成的、酷似鱼鳞鱼脊模样的地方,周围墙壁上是一个连一个的、造形各异、千奇百怪的钟乳石雕,使得游人目不暇接。再往后洞走去,渐渐变窄,豉后的洞壁上仅有数十公分宽的石缝,人不得人。如果你将耳朵咕在石缝上静听,便会听到呼呼呼、哗哗哗的声音,有人说是水言,有人说是风声,还有人说是美妙的音乐声。不管什么声音,古,庄今来,经年不息。